• 王敏:“干农业,是值得一辈子做的事”-凯发k8一触即发

    ——记2021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王敏

    发布日期:2022-04-06 17:20 来源: 安徽日报编辑:安徽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干农业,虽然不容易,但确实是值得一辈子去做的事。”近日,宿州市埇桥区兴农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敏对记者说。1995年,王敏从部队退役后,扎根基层26年,为乡村发展作贡献。


    从部队退役后,王敏被分配到宿州埇桥区农机局担任农机技术员。虽然出身农家,但对于农业技术,王敏是个实打实的“门外汉”。为了早点适应岗位,军人出身的他,咬着牙也要把技术学会。“当时自己是力行‘三学’——向书本学、向农民学、向农机专家学。农业毕竟是实践科学,接触多了慢慢就入门了。”王敏回忆说。

    从一个农业“小白”成长为一名“土专家”,王敏不断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取得进展和突破。2012年,王敏被任命为埇桥区第一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站长,具体承担“智能装备机械化”方向的实验建设。他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带头探索的《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玉米(大豆)宽行距标准化种植技术》获区政府科技创新奖,该技术在全省推广,有效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仅2016年至2018年就累计节本增效7419万元;他推广冬小麦精量播种技术,每年为农民节约耕种成本近9000万元。王敏负责的技术推广站拥有各类试验、示范机械62台套,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

    埋头苦干为农业作贡献,王敏也是吃了不少苦。一年午季,为了完成操作联合收割机进行小麦收获作业试验,王敏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连续工作6个小时,结果因劳累过度,不慎从2米多高的收割机上摔了下来,致使4根脊椎骨骨折。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王敏却仅在医院住了不到20天,腰上带着护具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农业事情多,得有人干,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农业人的缩影而已。”王敏说。

    2017年9月,王敏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担任埇桥区大泽乡镇雪花村扶贫工作队专干。雪花村地理位置偏僻,人心涣散,发展较为落后。面对现状,王敏要求自己务必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他配合工作队队长抓党建、带队伍、谋发展。几个月下来,就把全村上下的思想凝聚到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要想富,先修路。王敏和工作队队长一起不辞辛苦地跑资金、找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全长12公里的村村通公路修建完工,极大便利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产品的运输。2018年,王敏还先后为该村争取到村项目资金100多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建设种植大棚。在王敏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雪花村27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驻村扶贫取得成功,乡村振兴大幕已开。2020年6月,考虑到王敏在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组织上的专业优势,组织上安排他到埇桥区兴农供销集团公司工作。一上任,王敏就带领队伍对光伏电站进行管理、维护,先后给14个偏僻电站、3个大电站安装远程监控设备,修复了围栏,完善了警示标牌、消防设备。目前,各电站运行正常,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输入“能量”。

    王敏还利用夹沟镇的土壤优势,建立了400亩红薯产业发展基地,通过攻克种植技术难题,降本增效,每亩可实现增收七八百元。针对农业生产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造成“谷贱伤农”,他带领公司在埇桥区夹沟镇湖疃村建设全程农事中心,目前已完成冷库、综合服务中心、烘干塔建设,预计今年年初可完成全部建设。届时,可实现年利润200万元左右。“在乡村振兴中做产业、做模式,为农民搭建保障平台,逐步将农业做到专业化、精细化,并延长产业链,能使农民增收稳定有保障。”王敏说。

    退役不褪色,岗位践初心。26年扎根基层,王敏兢兢业业,荣获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2021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明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