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宏瀛:心里装着乡亲们的致富梦-凯发k8一触即发

    发布日期:2020-11-19 11:30 来源: 中安在线编辑:李晓洵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从800亩到150亩到1000亩,安徽宿州萧县青龙镇路口村曾经的辉煌再现,而且越来越好。这一转变得益于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邱宏瀛的精准施策。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种植果蔬有了主导产业,村容村貌也开启了美颜模式。

      路口村地处安徽、河南两省交界处,共有贫困户1126人,基础设施差,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死角”。

      2017年4月,邱宏瀛主动申请到路口村驻村扶贫。2018年路口村顺利实现出列,村集体经济由2016年负债10万元增至现在的28万元,全年蔬菜产量达到1400万斤,总产值约2100万元,贫困发生率由21.6%降至0.26%。

      驻村扶贫的这几年,邱宏瀛踏踏实实为民做事,村民们看在眼里,从不接受到被认可,如今已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干部。

      当年他走马上任第一步,就是了解路口村的情况,摸清楚贫穷的根。通过入户走访,很快他就掌握了路口村精准扶贫的第一手资料。心里有底,扶贫之路就好走了。

      村容村貌不改变就谈不上发展。他协调选派帮扶单位、社会力量捐款捐物,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昔日臭水沟变成清水塘,乡间水泥路织成网,138盏路灯照亮了乡村。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垃圾中转站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也先后落地。


      路口村的蔬菜大棚


      邱宏瀛(图右一)在村民的蔬菜大棚里

      同时,积极推进自来水工程项目,帮助117户贫困户申报修建了新房。一年多时间里,村民住上安全房,吃上干净水。昔日偏僻的“贫困死角”蝶变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致富不长远。在得知村里有30年蔬菜栽培传统,面积曾达800亩,后因与农业政策衔接不紧密导致村民连年亏损后萎缩至150亩这个情况后,邱宏瀛决定依托这一基础,发展现代农业。

      2018年2月,邱宏瀛谋划成立路口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关路口”蔬菜品牌,流转110亩土地,建起了共有21座生态种植棚、新品种试验棚的“千亩蔬菜园区示范点”。同时引进农业企业、科研所技术团队,逐步完善“订单种植”“产业带动”等帮扶体系。

      随着园区的发展,全村31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其中50余户贫困家庭就业务工,年均增收8400元,60余户贫困家庭通过技术推广发展果蔬产业,年均增收4万元。村民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村蔬菜产业面积扩大到1000亩。

      “过去都是骑三轮车运蔬菜,冬天冻得手都烂了,现在我都开货车运蔬菜,在县城也买了房,再也不愁生活了。”今年三十多岁的路口村村民刘飞2014年还是贫困户,现已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户,还带动20多个贫困户共同致富。

      邱宏瀛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希望有一天路口村有个可持续发展平台,立得住的主导产业,不返贫的帮扶成效和带不走的工作队伍。”如今立得住的主导产业有了,不返贫的帮扶成效也出来了。“今年申报了配套冷库等扶贫项目和“三品一标”认证,预计年底能为村集体带来40万元收入。”邱宏瀛介绍。

      邱宏瀛常年坚守在扶贫工作一线,疏于对家庭的照顾使他深感愧疚。“孩子毕业后留在苏州就业,我都没时间去看一眼;妻子高烧晕倒在客厅数小时无人知晓。”而身在脱贫攻坚最前线的自己头发更白更少了。不过,让他欣慰的是路口村越来越美,也越变越好。(记者 檀美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