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花海,菊花飘香。近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楼镇种植的八千余亩杭白菊陆续进入采摘期,放眼望去,一朵朵、一丛丛菊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似刚出浴,有的尽露精髓……花农们穿梭在花田间忙着采摘、装运,一幅以绿色为基底的丰收画卷正徐徐铺开。
村民正在采摘含苞待放的胎菊。赵子俊 摄
“这种未开放的杭白菊叫胎菊,是杭白菊中的上品。要在早晨,露水下去之后采摘,然后于当天送往扶贫工厂的烘干车间进行消毒、烘干处理,能卖上好价格!”在高楼镇徐营村开展菊花采摘工作的吴娇兰一边传授着采摘技巧一边分享丰收的喜悦,“我把土地按每亩900块钱的价格流转给村里了,平时可以在合作社里干活领工资,省心省力,收入更高了,心情也好!”
“现在正处于胎菊采摘期,我们每天雇佣80多人,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左右,还管饭。”徐营村的种植大户任兴亚一边称重一边向工人发放工资。
据统计,2023年,高楼镇杭白菊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龙头种植合作社9家,服务用工4000余人,年销售收入5400余万元,群众增收2500余万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楼镇的杭白菊产业兴旺,还要从“头”说起。
因地制宜,选好富民产业,“以菊破局”
高楼镇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过去的高楼镇是一个传统型的农业镇,农作物一年两季,一季玉米,一季小麦,粗放式耕种方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再加上自然灾害等风险影响,农民的收入可想而知。
面对困局,2021年高楼镇委、镇政府依托区位优势、自然环境和土壤特性,邀请专家科学论证,通过分析研判当地现有条件和特点,决定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走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高楼镇的土地和周边不同,属于沙淤地,种植农作物之后,基本不需灌溉,杭白菊非常适宜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而且种植风险低,收益率高、回本快,销路广,因此我们最终将特色产业锚定在了杭白菊身上。”高楼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许金边表示。
高楼镇规模化种植杭白菊。刘志 摄
党建引领,培育种植大户,让村民“敢吃螃蟹”
方向对了,路就不怕远。为了推广菊花种植,高楼镇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种植大户 农户”的发展模式,深入践行群众路线,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理论宣讲,宣传菊花种植优点,并定期、按需求开展技术指导,定期召开种植推进会,及时解答群众问题,打消群众心中疑虑。
“根据前期走访市场,深入了解土地特性,我相信菊花种植前景一定很广阔。”35岁的李奎是高楼镇的致富能手,2021年,在政策的支持带动下,他一口气向青谷堆村里的土地合作社租下60亩地,发展菊花种植。“这几十亩地,涉及好多村民,多亏了村里的土地合作社,省去了我很多沟通成本。”在发展菊花种植过程中,高楼镇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为规模化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每亩可以收1500斤鲜花,一斤能卖6元,每亩纯收益能有3000多元,比种植传统农作物高很多。”李奎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近两年,李奎又累计向村里的土地合作社租下100亩土地,杭白菊种植规模达160亩。
朵朵盛开的菊花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鼓的腰包让村民更加积极地种植菊花。高楼镇菊花种植面积也从2021年的3000余亩扩大到2023年的8000余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一花独放”带动农业全产业链“春色满园”
为了让杭白菊产品有销路,进一步提高杭白菊附加值,高楼镇早有准备。
“依托扶贫工厂,我们村集体投资创办了菊花烘干车间,不管是村民自己种植还是集体种植,都可以把菊花送到我们这里来,进行烘烤加工。”鳔张村村书记任化海一边引导记者参观烘干车间,一边向记者介绍烘干程序,“镇上的菊花送到烘干车间以后,要先进行分拣筛选,把不同尺寸的菊花分类存放,然后上线杀菌消毒,最后再进行烘干,这些程序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技术诀窍。”
据了解,高楼镇登记注册的大型烘干车间就有8个,烘干的菊花销售价格要比鲜菊花高出3倍以上。
有了技术的支持,高楼镇菊花品质得到外界一致好评,菊花镇的“名号”越喊越响,每年种植户早早就与亳州、杭州、上海等地收购商签订收购合同,实现订单式销售。
尝到种植杭白菊甜头的高楼镇并不满足当前的成绩,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高楼镇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菊花产品品牌,依托灵璧县百川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绿舟农”品牌,把加工过的菊花变成一个个精致的“菊花礼盒”,不但价格高出了很多,也拓宽了菊花销路。